資質備案怎么辦理流程
一、辦理流程: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1、到商務局申請備案,7天后領取《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
2、到所屬區縣工商局變更經營范圍,增加“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 *** 進出口”,同時到所屬區縣公安局指定的地點申刻報關專用章,當天領取;
3、到所屬區縣管轄海關辦理備案登記的相關手續,7天后領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報關注冊登記證書》;
4、到省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辦理注冊備案登記,7天后領取《自理報撿單位備案登記證書》;
5、向中國電子口岸申請聯合審批,約10天后取得入網許可,購IC卡、讀卡器、操作系統,從而成為中國電子口岸正式會員;
6、到省級外匯管理局申請外匯帳戶開立、出口核銷備案。
二、資質登記需要的資料,提供以下材料(一式三份):
1、資質證書、營業執照、法人機構代碼證、稅務(國稅或地稅)登記證、法人身份證的原件、復印件
2、注冊造價工程師注冊證書、造價員證書的原件、復印件。(根據備案單位的資質要求提供注冊造價工程師、造價員人數)
3、法人委托書,以上所有復印件加蓋單位公章。
4、提交獲得教育局簽發的《籌辦申請息書》,但請記住《籌申請同意書》不是《辦學許證》,兩個性質是不一樣的,要特別注意。
擴展資料:
物業服務企業申請核定資質等級,在申請之日前一年內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資質審批部門不予批準:
(一)聘用未取得物業管理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從事物業管理活動的;
(二)將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全部物業管理業務一并委托給他人的;
(三)挪用專項維修資金的;
(四)擅自改變物業管理用房用途的;
(五)擅自改變物業管理區域內按照規劃建設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設施用途的;
(六)擅自占用、挖掘物業管理區域內道路、場地,損害業主共同利益的;
(七)擅自利用物業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經營的;
(八)物業服務合同終止時,不按照規定移交物業管理用房和有關資料的;
(九)與物業管理招標人或者其他物業管理投標人相互串通,以不正當手段謀取中標的;
(十)不履行物業服務合同,業主投訴較多,經查證屬實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物業管理企業資質管理辦法
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資質證書在哪個部門備案
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設計資質證書:地質災害防治單位資質證書、在自然資源局備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是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 *** 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之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設立。
自然資源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對外保留國家海洋局牌子。
官 網
:
為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著力解決自然資源所有者不到位、空間規劃重疊等問題,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方案提出:
將國土資源部的職責,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
水利部的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
農業部的草原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
國家林業局的森林、濕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
國家海洋局的職責,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職責整合,組建自然資源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自然資源部對外保留國家海洋局牌子。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保護條例(2012修正)
之一章 總 則之一條 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地質環境,防治地質災害,保護公共財產和公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自治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 在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從事與地質環境有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 地質環境管理堅持積極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的原則。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地質環境的義務,有權對破壞地質環境的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第四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 *** 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制定地質環境保護與利用規劃,并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旗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有關地質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第二章 地質環境評價與監測第五條 制定區域國土綜合開發規劃必須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地質環境影響評價。
對可能造成地質環境破壞的項目建設,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地質環境影響評價,編制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經自治區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列為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第六條 自治區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區域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建立和完善地質環境監測 *** 以及地質災害預警系統,設置相應的監測設施,對地質環境實行動態監測、監督。第七條 自治區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全區地質環境監測站網發展規劃,統一協調區域性和專門性地質環境監測站網的部署,統一制定技術要求,組織開展地質環境監測工作。第八條 自治區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全區地質環境狀況公報。第三章 地質災害防治第九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地質災害現狀進行調查,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年度防災預案,報本級人民 *** 批準后實施,并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各級人民 *** 應當根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安排必要的防治經費,用于地質災害的監測、應急調查和防治。第十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 *** 應當根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并予以公告。
地質災害危險區邊界應當設立明顯標志。第十一條 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進行采礦、建筑、削坡和開采、抽取地下水等容易誘發地質災害發生的活動。第十二條 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在項目選址階段必須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評估結果由自治區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聘請有資格的專家組成專家組審查認定,并作為該建設項目用地審查報批的必備條件之一。未經認定的,不予辦理建設用地預審及審批手續。第十三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可能造成地質環境破壞、誘發地質災害的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接受檢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反映情況,并按要求提供有關資料。第十四條 旗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地質災害監測 *** 和預報制度,對地質災害及時做出預測,并會同有關部門采取必要的避險措施。
地質災害長期預報和重要災害點的中期預報,由自治區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報自治區人民 *** 發布;地質災害臨災預報、短期預報以及一般災害點的中期預報,由旗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報本級人民 *** 發布,同時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地質災害預報。第十五條 地質災害發生后,由所在地人民 *** 組織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進行勘查界定。跨區域的地質災害的成因和治理責任,由其共同的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勘查界定。
屬于人為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其界定工作費用和治理責任均由誘發地質災害的單位和個人承擔;屬于自然形成的地質災害,由所在地人民 *** 組織治理。第十六條 誘發地質災害的單位和個人提出的地質災害治理方案,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地質災害治理設計規范,經旗縣級以上人民 ***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后實施。治理責任人應當按批準的治理方案施工。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竣工后,應當經治理方案的審批機關組織驗收。
地災資質取消了嗎?
沒有取消。建筑業企業資質分為施工總承包資質、專業承包資質、施工勞務資質三個序列。施工總承包資質、專業承包資質按照工程性質和技術特點分別劃分為若干資質類別地災資質進內蒙古備案,各資質類別按照規定地災資質進內蒙古備案的條件劃分為若干資質等級。施工勞務資質不分類別與等級。
外地水利資質在本市備案需要什么手續
1、營業執照復印件
2、資質證 書副本復印件
3、企業組織機構代碼副本復印件
4、稅務登記證復印件
5、企業法定代表人身份 證復印件
6、法人委托在本市負責人身份 證復印件
7、省、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出具地災資質進內蒙古備案的誠信證明 (近一個月)
8、駐本市辦公地址地災資質進內蒙古備案的相關材料(房屋租賃合同及房產復印件)
9、外省市在本市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復印件
10、三類人員證書復印件 (含變更記錄頁)
11、外省市施工企業在本市注冊建造師備案表
12、在本市注冊建造師證書復印件(復印件上加蓋注冊執業章印)(含變更記錄頁)
13、進本市備案的注冊人員身份 證復印件
辦建筑資質找南京融之臻
地質災害勘查資質辦理需要哪些條件?
地質災害勘查資質
很多工程在施工之前,都需要經過勘查,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也不例外,不過,企業要想承接這樣的項目,就需要有 地災資質 中的地質災害勘查資質。
不過,說是這么說,一個資質,想要辦理下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企業的實力不夠,比如說人員不足,設備不足,或者操作方式不對,那都可能無法將地質災害勘查資質成功辦理下來,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質災害勘查資質的相關知識吧。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單位的各等級資質條件如下:
1單位技術人員總數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專業技術人員不少于十名且具備高級職稱的人員不少于三名;
2具有與承擔小型地質災害勘查項目相適應的鉆探、物探、測量、測試、計算機等設備。
還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其中申請施工資質的單位必須具備企業法人資格;
(二)有健全的安全和質量管理監控體系,近五年內未發生過重大安全、質量事故;
(三)技術人員中外聘人員不超過百分之十。
審批機關受理資質申請材料后,應當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專家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審批時限內。
對經過評審后擬批準的資質單位,審批機關應當在媒體上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滿,對公示無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予以批準,并頒發資質證書;對公示有異議的,審批機關應當對其申請材料予以復核。
審批機關應當將審批結果在媒體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審批的乙級和丙級資質,應當在批準后的六十日內報自然資源部備案。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