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智行與騰訊的關系
小馬智行和騰訊沒有關系。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小馬智行成立于2016年底, 以中國和美國為起點,分別在硅谷、廣州、北京、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并獲得中美多地自動駕駛測試、運營資質與牌照。
憑借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最新突破,已與豐田、現代、一汽、廣汽等車廠建立合作。
小馬智行獲北京首批“無人化車外遠程階段”自動駕駛路測許可
易車訊 12月30日,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頒發 “無人化車外遠程階段”道路測試許可,小馬智行成為首批獲得許可的企業之一。獲得許可后,小馬智行將有序推動10輛無人化測試車在政策先行區劃定的范圍和時段內開啟“整車無人”的道路測試。遠程安全員將通過遠程協助平臺對測試車輛進行實時監控,并在必要情況下對車輛進行遠程協助。
去年以來,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小步快跑”,已連續公布多項業內領先的關鍵自動駕駛政策。去年10月,先行區首次開放自動駕駛無人化道路測試,明確將“無人化”測試劃分為“副駕有人”、“前排無人,后排有人”、“車外遠程”三個階段。獲得此次許可之前,小馬智行于11月16日獲得示范區無人化第二階段道路測試許可,即“前排無人,后排有人”的道路測試。
此次許可的頒布,標志著“無人化”測試已進入“車外遠程”的第三階段。進入第三階段,自動駕駛測試車輛需滿足測試里程、脫離率等嚴格的技術及運營要求。而小馬智行的10輛測試車在第二階段的測試中全程安全行駛,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除此之外,為了更好的準備第三階段的測試,測試主體還需提供多維度的相關應急預案;同時,遠程協助安全員也需要經過復雜的培訓以及考核,需熟練掌握自動駕駛遠程協助系統操作測試工作,確保測試安全。小馬智行憑借過硬技術和完備預案,以高標準的評審結果獲得了許可。
目前小馬智行同時在北京、廣州兩地進行全車無人的自動駕駛測試,為今后的“全車無人”示范應用及商業化運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易車超級評測體系重磅上線!專業、硬核、全面的汽車評測內容云集,易車年度車型榜單新鮮出爐!上易車App搜索“超級評測”,等你來看!
全球汽車巨頭停擺的時候,豐田為何在加速?
一個月前,豐田重啟了在中國的第四家,也是最后一家工廠的生產作業,但在疫情擴大的背景下,包括豐田在內的7家日本車企近期不得不讓其國內、歐洲、北美等地的工廠停工或減產,據外媒分析,這或將導致其今年產量減少30%左右(去年日本車企全球產量為2607萬輛)。
不過,即使面對業績將遭受巨大打擊的局面,但豐田并沒有因此放緩推動新技術普及的腳步。
豐田只盯著“優等生”
就在最近,豐田宣布與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中國初創企業Momenta開展戰略合作,由后者提供基于攝像頭視覺技術的高精地圖及更新服務,雙方將共同推進豐田的自動化地圖平臺(AMP)在中國的商業落地。此外,今年2月,豐田向初創公司小馬智行融資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25億元),這意味著它將持有其13%的股份,成為小馬智行除管理層之外的更大機構股東。
普通車迷或許會對Momenta感到陌生,但這家成立僅三年多的初創企業獲得了包括德國戴姆勒的投資,與美國英偉達和荷蘭恩智浦有著緊密的合作關系,還在2018年成為中國首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創業公司。2019年,Momenta率先拿到了導航電子地圖 *** 甲級測繪資質,搭載其技術的車輛已開始在北京與蘇州進行自動駕駛測試。
在筆者看來,Momenta的“資質”極具吸引力之外,豐田或許是看中了其僅使用消費級傳感器(攝像頭、GPS、IMU),即可實現自動化的高精地圖建圖的能力(相對精度可達10cm級別),此技術可以廣泛適配多種量產傳感器,再加上Momenta的自動化地圖生產線可以對大數據進行高效處理,保證高精地圖的鮮度,有望實現大規模低成本的商業應用。
而目前國內估值更高(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1.87億元)的小馬智行(Pony.ai)的名氣就要大多了。豐田與小馬智行的合作談判由來已久,早在2019年8月就宣布了共同在中國公開道路開始試點項目。目前,小馬智行的PonyPilot自動駕駛移動出行(Robotaxi)項目已在廣州試點城區公開道路開展常態化運營,并于去年11月在美國推出了加州首個面向普通公眾的Robotaxi服務。
除了這些新創公司,豐田還對滴滴出行(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37億元)等相關企業進行了投資,而參與收購美國通用汽車旗下地圖數據企業Ushr也曾引發轟動,讓友商都對豐田在自動駕駛出行領域的一系列操作格外重視起來。
陸地已經不能滿足豐田了
這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的背后,不能不提到豐田不斷壯大的“朋友圈”。
2018年,豐田(持股近40%)和軟銀(持股超過40%)共同出資成立了MONET?Technologies,一家致力于開發新一代出行服務“MaaS”?(Mobility?as?a?Service,出行即服務)的合資公司。與其說這是一家合資公司,或許把它稱作豐田的“未來朋友圈”更為恰當。近兩年來,日本除了日產和三菱之外的日本汽車企業都加入了MONET?Technologies,而滴滴出行、Uber、Grad等全球知名網約車公司也加入了這個企業聯盟。
2020年3月24日,豐田與日本通信運營商NTT聯合宣布,雙方將相互出資2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7.86億元),加速開發利用5G通信標準的新一代汽車等產品,活用雙方的技術,攜手推動“智慧城市構想”。實際上,豐田在2017年就與NTT就啟動了面向互聯汽車的共同研究開發和實證測試了。如今,豐田與“朋友們”更大的“野心”——打造一座未來城市“Woven?City”的夢想終于要起步了。
根據豐田披露的協議內容,雙方將共同構建“智慧城市平臺”,向關乎人、車、住宅或者居民、企業、城市等的生活、業務以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所有領域提供價值。前期首先在靜岡縣裾野市東富士區域(Woven?City)和東京都港區品川區域(品川站前的部分NTT街區)實施,隨后向其他城市推廣。
豐田社長豐田章男在今年1月6日宣布,要利用位于靜岡縣裾野市的豐田東日本公司東富士工廠舊址(2020年底關閉),建設一座“名為Woven?City”的以互聯汽車和自動駕駛純電動汽車(EV)為中心、所有產品和服務通過互聯網連接的“智慧城市”,初期預計有豐田員工和相關人士等約2000人入住,并力爭于2021年開工建設。
有意思的是,按照豐田章男的暢想,這座智慧城市并不僅僅有滿街奔跑的自動駕駛汽車,空中飛翔的也是“飛行汽車”。就在今年1月中旬,經過長期觀察的豐田通過旗下的創 *** 司,向一家名為Joby?Aviation的美國“飛行出租車”開發初創企業投資3.94億美元,豐田將在設計、材料和電動化技術開發等方面與Joby合作,還將向其引入豐田生產方式(TPS)的經驗。力爭實現兼顧品質和成本的機體早日啟動量產化。
其實,此前豐田汽車也資助了初創企業Cartivator進行飛行汽車研發,并計劃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時推出飛行汽車skyDrive,從空中點燃奧運火炬。2019年的時候,該公司的飛行器開發團隊跑到豐田市創立了SkyDrive公司。然而,從其公布的照片不難發現,其飛行器就是一個放大并加了座位的“無人機”。據悉,這個飛行器預計2023年實現量產化出售,主打市區出租、偏遠島嶼和山區接送等服務——2023年正好是日本經濟產業省空中運輸革命公私合營委員會認為該國可以開始營運載人飛行器事業的時間節點。
相比起來,早在2009年就成立并曾配合NASA開發過前沿異步推進技術(LEAPTech)和X-57?Maxwell(一架全電動實驗載人飛機)的Joby?Aviation就顯得靠譜得多。按照官方說法,Joby正在研發可以垂直起降、兼備直升機和無人機等飛行器特點的電動機體“eVTOL”,其具備無需飛行跑道、320公里的更高時速(載人)、單次充電的飛行距離約為240公里的優異性能,而且起飛與降落時的噪音是傳統飛機的“百分之一”,當eVTOL飛過的時候,底下的人“幾乎聽不到聲音”。
當然了,豐田打造這個強勢“朋友圈”,其主要目標還是要搶占對于電動汽車來說最為重要的中國市場。為此,豐田已經宣布將強化在華本地化生產的能力,其中包括在天津建設新能源工廠(預計投資1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3.11億元),用以生產與比亞迪合資的純電動車型;而一汽豐田、廣汽豐田這兩家合資公司的工廠也將進行改造升級,以提升產能。
為了應對全球汽車界“百年未遇之挑戰”,豐田正在進行著不斷的改革與整合以實現創新,而在這個不斷提速的過程中,豐田章男可謂身先士卒。2018年,豐田章男就提出要讓“豐田變身為幫助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移動樂趣的出行公司,”今年3月3日,他又在公司內部強調:“我必須為新一代(豐田汽車人)做的事情是找回‘豐田特色’。”這無疑展現出了這位61歲的“掌門人”的勇氣和緊迫感。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速騰聚創與小馬智行展開合作 發力L4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易車訊 日前,我們從官方渠道獲悉,RoboSense(速騰聚創)與小馬智行宣布展開全面戰略合作。雙方將基于RoboSense(速騰聚創)激光雷達產品在性能、量產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優勢,結合小馬智行在自動駕駛技術和場景識別數據模型領域的深厚積累,在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領域展開橫跨全業務鏈的深入合作。
雙方將通過創造性的技術遷移和大規模商業化的項目落地,推動行業的革新發展,為人們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體驗和生活方式。
RoboSense(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兼執行總裁邱純潮表示,汽車產業智能化升級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為智慧交通的高速發展和融合變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強勁動力。RoboSense(速騰聚創)和小馬智行緊扣時代脈搏,達成了產業鏈優勢互補、開放共贏的全面深度合作。這不僅極大地提升RoboSense(速騰聚創)激光雷達在更廣泛交通場景應用的優勢,也將助力小馬智行加速構建跨場景、跨平臺、跨領域的自動駕駛技術,賦能智慧交通和自動駕駛行業的技術進化和產業變革。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首席技術官樓天成表示,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技術方案中非常重要的核心硬件,而硬件迭代與技術迭代相輔相成,互為促進。通過同速騰聚創戰略合作,我們將進一步打通自動駕駛產業鏈資源,打造更優的自動駕駛系統解決方案和智慧交通產品,共同推進行業的發展。
全球首款車規量產交付的智能固態激光雷達
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RoboSense(速騰聚創)將圍繞L4級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的車規量產,與小馬智行開展深度合作。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智能固態激光雷達前裝車規量產的科技企業,RoboSense(速騰聚創)在激光雷達領域具備領先的車規經驗和量產實力,旗下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1(簡稱“M1”)針對自動駕駛車規量產設計,集成度高,結構極致精簡,在全球范圍內率先通過一系列車規測試,擁有極高的成熟度和可靠性。
今年初,小馬智行首度公開第六代面向L4車規級量產設計的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外型設計、傳感器及計算平臺方案。雙方將基于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M1平臺,共同研發針對定制化場景需求的激光雷達產品,加速小馬智行新一代L4級自動駕駛的車規量產進程。
小馬智行自動駕駛乘用車車隊
RoboSense(速騰聚創)致力于賦予機器超越人類眼睛的感知能力,守護智慧交通安全。雙方將基于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結合RoboSense(速騰聚創)領先的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和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研發應用經驗,以及小馬智行自研云平臺和規模化、全天候、常態化的自動駕駛車輛所感知的路況信息,賦能智慧城市在感知領域的需求落地和方案升級,不斷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持續推動智慧城市實現治理模式、服務模式、產業發展的突破。
目前,RoboSense(速騰聚創)結合AI感知軟件RS-LiDAR-Perception和性能優越的激光雷達硬件優勢,已與行業伙伴就激光雷達車路協同解決方案在北京、重慶、上海、西安等城市展開深度實踐與商業應用。
此次雙方的合作,將進一步豐富城市智慧交通領域的環境感知產品形態和多元場景應用能力,促進自動駕駛企業在城市智慧交通領域的價值釋放,構建城市智慧交通領域產業鏈高效融合和積極發展的生態環境,助力城市智慧交通新基建的快速發展。
小馬智卡自動駕駛卡車車隊
自2019年起,RoboSense(速騰聚創)與小馬智行基于激光雷達硬件產品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緊密合作。雙方將在無人貨運領域深化合作,推動無人貨運卡車商業化、規模化落地,構建智慧物流產業新格局。
2021年3月,小馬智行推出旗下自動駕駛貨運品牌小馬智卡,通過建設自動駕駛卡車車隊發力智慧物流生態建設。RoboSense(速騰聚創)激光雷達可提供高度精確的感知信息,為無人貨運卡車提供了高度的感知冗余和安全保障。得益于此次戰略合作,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卡車的系統魯棒性將進一步提升,加速自動駕駛卡車在智慧物流市場的大規模應用。
小馬智行于2016年底在美國硅谷成立,致力于提供安全、先進、可靠的自動駕駛技術,實現交通方式的徹底變革。小馬智行以“虛擬司機”技術為基礎,以應用為導向,在中美兩國同時布局,落地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小馬智行已獲得中美多地自動駕駛測試、運營資質與牌照。
自動駕駛產業正在開啟大規模落地和商業化運營,小馬智行快速整合產業上下游資源整體聯動,在多個關鍵領域與行業領先企業開展深入合作,過去一年中,小馬智行已陸續與四維圖新、英偉達、如祺出行、中國外運、一汽集團、三一重卡、上汽集團、曹操出行等產業鏈合作伙伴展開深度合作。RoboSense(速騰聚創)與小馬智行的戰略合作將拓寬行業合作生態圈,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量產方案成型及商業化應用。?
RoboSense(速騰聚創)致力于激光雷達的大規模商業化普及,圍繞領先的智能固態激光雷達產品,不斷豐富產業鏈合作生態。
目前,RoboSense(速騰聚創)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已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元戎啟行、酷哇機器人等自動駕駛企業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并在無人物流貨運服務場景攜手圖森未來、嬴徹科技、摯途科技攻堅智能駕駛重卡量產定點項目,旗下智能固態激光雷達贏得比亞迪、一汽紅旗、廣汽埃安、長城汽車、小鵬汽車、威馬汽車、極氪智能科技、路特斯科技、摯途科技、嬴徹科技等50余款車型的定點合作。
易車App提供銷量、熱度、點評、降價、新能源、實測、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單數據。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