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批制和核準制,備案制的區別

案制、核準制與審批制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之一,適用的范圍不同。審批制只適用于 *** 投資項目;核準制則適用于企業不使用 *** 資金投資建設的重大項目和限制類項目;備案制適用于企業投 資的中小項目。

第二,審核的內容不同。過去的審批制是對投資項目的全方位審批,而核準制只是 *** 從 社會和經濟公共管理的角度審核,不負責考慮企業投資項目的市場前景、資金來源、經濟效益等因素。

第 三,程序環節不同。過去的審批制一般要經過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初步設計等多個環節,而核準制、 備案制只有項目申請核準或備案一個環節。

核準制,備案制和審批制的區別

審批、核準、備案,其實是 *** 行政許可測繪資質備案制和審批制的區別的三種制度(出自《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文中對行政許可制度的表述就只有這三種,其測繪資質備案制和審批制的區別他字眼的行政許可制度出處沒有進一步查詢,例如注冊、登記等),即稱為審批制、核準制、備案制,也就是說 *** 允不允許你投資這個項目,以及通過什么形式對你進行核查允許的一種制度。三種行政許可制度存在一定的區別

1、適用對象上的區別

(1)審批制測繪資質備案制和審批制的區別:企業使用 *** 投資建設的項目;

(2)核準制:重大項目、限制類項目(從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角度進行核準);

國家出臺《 *** 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2013年本)》,規定哪類項目需要進行核準制許可,一般各個省也會出具更為細化的核準目錄。

(3)備案制:其測繪資質備案制和審批制的區別他項目無

論規模大小

2、審查內容上的區別

(1)審批制:審查很詳細,審查速度慢,包括了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概算等等的審批工作

(2)核準制:主要從維護經濟安全、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優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現壟斷等方面進行核準審查。

國家出臺《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暫行辦法》,對核準制審查的內容作出規定,各省也會出臺相應的細化辦法,其中說明項目核準機關審查項目主要有:1、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2、是否符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標準;3、是否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4、是否符合城市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和生產力布局的要求;5、是否符合國家反壟斷的有關規定;6、是否影響國家經濟安全;7、是否合理開發并有效利用資源;8、生態環境和自然文化遺產是否得到有效保護;9、是否對公眾利益,特別是項目建設地的公眾利益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3)備案制:備案制的具體實施辦法是由省級人民 *** 自行制定的。備案機關對申報備案項目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核查:1、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產業政策、生產力布局和行業準入標準;2、是否符合即期宏觀調控政策;3、是否符合應予備案的項目范圍。另外經濟特區或者其他一些地區 *** 也有制定其自己的備案管理辦法。

結合前面所說的,可知, *** 通過制定“目錄”劃分行政許可的類型,然后分別通過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對不同行政許可的審查項目作出規定。

3、審查力度的區別

其實從審查內容上來看就可見一斑,在審查的力度上,審批制>核準制>備案制,就是“審批制: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核準制:材料都弄齊了看看就行;備案制:說一聲有這回事兒就行”。

看完以上的內容,其實這邊需要和大家說明一點,那就是之前所說的均針對除了“外商投資”和“境外投資”之外的投資項目,這兩種性質的項目有自己的規定。

(一)針對外商投資項目

目前外商投資項目在中國還是使用《外商投資項目核準暫行管理辦法》,使用的是核準制,但是目前《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征求意見》,已經出臺,也就是說外商投資項目在今后有的會轉為備案制,更為方便快捷,而且目前中國的上海自由貿易區已經出臺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項目備案管理辦法》,相信大家也都能感受到貿易特區的便捷政策,這也是中國 *** 所提到的 *** 職能轉變,建設服務型 *** 、簡政放權、“法無禁止即可為”精神的體現。

(二)針對境外投資項目

針對境外投資項目,之前也是實行核準制,采用《境外投資項目核準暫行管理辦法》,但是目前已經廢止,取而代之代之的是《境外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這是為了加快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是簡政放權的體現,增強了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

四、關于先立項還是先環評的問題

所謂“立項”是一個過程,即項目經過 *** 有關部門的批準(即行政許可,包括了審批、核準和備案),并列入 *** 計劃的過程叫項目立項。這個過程中要求項目業主向 *** 部門(發改委、經貿局之類)提供相關立項材料。

環評過程中經常提到的項目有沒有立項,一般是指項目立項的 *** 部門相關批復下來了沒有、立項完成沒有。環評手續時立項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是在立項過程中,環評根據項目行政許可制度的不同,所處的階段有所不同,在了解了環評所處階段后,環評人在寫報告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項目判斷在寫環評報告書的時候可以向業主要到一些什么材料(有些不按正規程序、或者有同步進行的靈活處理情況除外),能夠附上一些什么附件:

(1)審批制:先報送項目建議書,建議書批復下來后進行環評(同時進行規劃選址、土地預審等手續),然后編制可研,環評批復作為可研附件上報, *** 部門給出可研批復,最后辦理規劃許可、用地等正式手續。

(2)核準制:先進行環評(同時進行選址、土地預審等手續),然后編制核準申請報告,環評作為申請報告附件, *** 部門給出核準批復,最后辦理規劃許可、用地等正式手續。

(3)備案制:先上報備案申請表,備案成功后,進行環評(同時辦理規劃許可、用地等正式手續)。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第十七條:“對未通過能評、環評審查的項目,有關部門不得審批、核準、備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準開工建設,不得發放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排污許可證,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關單位不得供電、供水。”

審批制與備案制到底有何區別?

1、“備案制”是指:企業只要將項目的具體情況的資料交與相應的 *** 行政管理機關備案即可。

2、“審批制”是指:企業需要將該項目的具體情況的資料報與相應的 *** 行政管理機關審核批準,否則不予立項的制度。

相比而言,“審批制”比“備案制”案制要求更高,管理更為嚴格。